日前收到樊洪业兄寄赠的ღ◈、由他担任主编的“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”丛书中的《施雅风口述自传》和《中关村科学城的兴起》ღ◈,以及《笔述回忆系列》中的《李书华自述》(均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)ღ◈,读罢获益匪浅ღ◈,也十分高兴ღ◈。
三本书各具特色ღ◈,《中关村科学城的兴起》以当事人的回忆矿山设备ღ◈,ღ◈,追述了产业兴起导致这座举世闻名的科学城的崛起ღ◈,另外两本则是著名科学家的自述或口述传记造梦西游3贺岁版ღ◈。李书华先生是物理学家ღ◈、中央研究院院士ღ◈、北平研究院副院长(院长是李石曾)ღ◈、中法大学校长造梦西游3贺岁版ღ◈,担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长ღ◈,他的自述提供了我国科技界解放前筚路蓝犬缕ღ◈、艰苦创业的历程ღ◈,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因长期的政治因素而被淡忘的往事ღ◈,填补了近现代中国科技史缺失的环节造梦西游3贺岁版ღ◈,很是珍贵ღ◈。不过ღ◈,三本书中ღ◈,我最感兴趣的ღ◈、最看重的还是《施雅风口述自传》(张九辰访问整理)ღ◈。因为这是一本严格意义的口述历史ღ◈,由传主根据访问者的提问作出回答ღ◈,经过文字记录或录音整理而成ღ◈,再经过审核校订ღ◈,付梓出版造梦西游3贺岁版ღ◈。
口述历史这种文体ღ◈,由于传主本人参与ღ◈,采用对话的问答形式ღ◈,不仅使读者感到内容真实可信德扑之星ღ◈,而且使读者有聆听传主侃侃而谈的现场感美国德州ღ◈,ღ◈,这是有别于阅读一般的传记的ღ◈。正是口述历史特殊的表述形式和贴近读者的风格ღ◈,它已成为当代传记史学很普遍的一种文体ღ◈,深受读者欢迎ღ◈。
施雅风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德扑之星ღ◈。ღ◈、著名的地理学家ღ◈、冰川学家ღ◈,中国冰川学的开拓者ღ◈。1919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县农村ღ◈,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ღ◈。
我在读《施雅风口述自传》时ღ◈,完全进入一种忘情的境界ღ◈,仿佛坐在先生面前的小板凳上ღ◈,听先生讲他一生经历过的故事ღ◈。讲求学的艰难和老师的教诲ღ◈,讲野外考察的惊险和发现的喜悦ღ◈,讲他在“文革”中不堪忍受凌辱跳入黄河想要一死了之的悲愤ღ◈,讲他在巴基斯坦考察巴托拉冰川的巨大成果ღ◈,讲他直到晚年仍在关注的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
我陶醉于先生的谈话中ღ◈,如沐春风ღ◈,时而会心一笑ღ◈,时而浮想联翩ღ◈,时而又如闻棒喝ღ◈,心灵受到震撼ღ◈。
就在我读《施雅风口述自传》时ღ◈,传来先生于2011年2月13日不幸辞世的消息ღ◈,令人悲痛ღ◈。由此也更感到抢救科学家口述历史的迫切和重要ღ◈。多年以来ღ◈,我在许多场合建议投入人力和资金ღ◈,对我国著名科学家进行采访ღ◈,像唐德刚先生为胡适ღ◈、李宗仁ღ◈、张学良等知名人士进行口述历史那样ღ◈,为他们立传ღ◈。这是一项抢救文化宝藏的工程ღ◈,有时就是与死神争时间ღ◈。我自己以前也进行过严济慈ღ◈、侯仁之等著名科学家口述历史的访谈整理ღ◈,然而总的来说ღ◈,我的想法ღ◈,应者寥寥ღ◈,得不到社会的共鸣与支持ღ◈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许多阅历丰富的学者纷纷辞世ღ◈,也带走许多人间秘密ღ◈,真是无比遗憾ღ◈,也是难以估量的损失ღ◈。这次看到湖南教育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合作ღ◈,启动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这项学术工程ღ◈,以抢救史料为急务ღ◈。中国科协也于去年启动“老科学家成长资料采集工程”ღ◈,虽然为时稍晚ღ◈,但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ღ◈,前景非常喜人ღ◈。
《施雅风口述自传》这本书ღ◈,当然首先得益于传主施雅风院士的积极配合ღ◈,记忆清晰德州扑克ღ◈,ღ◈,访谈时提供了很宝贵的史料造梦西游3贺岁版ღ◈。但是访谈者张九辰也功不可没ღ◈,他对传主的经历ღ◈、学术背景ღ◈、学科发展等作了大量深入研究ღ◈,因而访谈是有备而来ღ◈,抓往要领ღ◈,步步深入造梦西游3贺岁版ღ◈,却又不显山露水ღ◈,恰到好处ღ◈。口述历史的访谈ღ◈,切忌事先毫无准备或心中无数ღ◈,泛泛而谈ღ◈,不着边际德扑之星ღ◈,那是毫无价值的ღ◈。从《施雅风口述自传》可以看出ღ◈,施先生在冰川研究中追求真理ღ◈,从实际出发ღ◈,遵循“吾爱吾师ღ◈,吾尤爱真理”的治学精神令人十分敬佩ღ◈。最典型的例子是关于中国中低山地第四纪冰川遗迹及冰期划分ღ◈,这是著名科学家ღ◈、我国地质学开拓者之一李四光先生的重大学术成就ღ◈,但地学界长期以来是有分歧的ღ◈。施雅风先生经过实地考察ღ◈,特别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德扑之星ღ◈,由他和几位冰川学家牵头ღ◈,“组织了许多单位的同志ღ◈,在1983~1986年间ღ◈,从南起桂林ღ◈,北至大兴安岭ღ◈,西至川西螺髻山的广大地区内ღ◈,对包括庐山在内的近20个地点进行科学考察研究”ღ◈,得出的结论是“中国东部除少数高山有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外ღ◈,李四光学派论述的中低山地第四纪冰川遗迹及冰期划分ღ◈,属于系统的误解”ღ◈。(353页)这项研究成果汇集了施雅风等30位专家合作撰著的《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》ღ◈,获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ღ◈。
阅读《施雅风口述自传》还使我很愉快地回忆起尘封的往事ღ◈。施先生谈到ღ◈,1957年6月他第一次登上祁连山ღ◈,回到北京后他建议组建考察队考察冰川ღ◈,获科学院领导批准ღ◈,并任命他为冰川考察队队长ღ◈。1958年他到兰州ღ◈,甘肃省委要求ღ◈,为发展农业生产德扑之星售后服务ღ◈,ღ◈,从冰川融水灌溉农田的需求ღ◈,查清祁连山冰川资源的分布和数量ღ◈。正是“大跃进”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ღ◈,中国的冰川考察迈出了第一步ღ◈,紧急组建7个分队ღ◈,在苏联冰川学家指导下ღ◈,经过短期练兵ღ◈,仅用了3个多月ღ◈,实地考察900多条大小冰川德扑之星官网ღ◈,对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德扑之星ღ◈,对冰川形态ღ◈、类型ღ◈、分布ღ◈、储水量ღ◈、年融水量等作出了科学的结论ღ◈,还进行了人工融化冰雪试验ღ◈,建立了冰川观测站ღ◈。1958年12月ღ◈,科学院地学部在北京召开了地理专业会议ღ◈。施雅风在会上作了“让高山冰川为改造西北干旱气候服务”的报告ღ◈,后被《人民日报》转载ღ◈。
有趣的是ღ◈,我当时在北大地质地理系上二年级ღ◈,有幸去中科院地理所聆听了施雅风的报告ღ◈。在我仅存的大学时代的一个笔记本上德扑之星ღ◈,记录了报告全文ღ◈,时间是1958年12月23日ღ◈,报告分为5部分ღ◈:1.祁连山概况ღ◈,2.祁连山现代冰川分布ღ◈,3.现代冰川的积累与推进ღ◈,4.人工黑化冰川问题ღ◈,5.冰川与河流的关系ღ◈。报告中提到ღ◈,敦煌的人民从清末宣统年间到现在造梦西游3贺岁版ღ◈,一直采用人工方法融冰化水ღ◈,先是用于淘金ღ◈,现在是灌溉农田ღ◈,方法是将草木夹ღ◈、枯叶和牛粪烧成灰ღ◈,撒在冰面上ღ◈,可以增加一倍融水量ღ◈。他还特地报告了考察队用镁粉ღ◈、炭黑进行小面积试验融冰的成果ღ◈。
这次学术报告对我个人来说ღ◈,有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ღ◈。不久之后ღ◈,我受北大地质地理系党总支的要求ღ◈,由我执笔ღ◈、多名同窗参与ღ◈,编写了一部4幕大型话剧《冰川春水》ღ◈。记得剧本完成后ღ◈,抽调本系同学担任其中角色进行排练ღ◈,北影的崔嵬ღ◈、安然ღ◈、李雨农等演员也被请来指导ღ◈。我们那时候是赶鸭子上架ღ◈,根本不知道编剧是怎么一回事ღ◈,更不懂表演艺术ღ◈,剧本及演出的水平可想而知ღ◈。这出话剧当年曾在大学的舞台演出过ღ◈,剧本分两次在校刊《北大青年》发表ღ◈。她的短促的生命ღ◈,除了记录我青春岁月的激情与无知ღ◈、理想与幼稚ღ◈,随着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大潮而早早消逝了ღ◈。
追根溯源ღ◈,我们的创作激情来自施雅风先生的报告ღ◈,这恐怕是先生始料未及也不曾知道的ღ◈。不过ღ◈,我后来毕业ღ◈,不仅没有从事与地学有关的工作ღ◈,没有去沙漠中跋涉ღ◈,也没有爬高山攀冰川ღ◈,而是一辈子“爬格子”ღ◈,与文字打交道了ღ◈。